|
兰州新区:发展“一高三新”现代农业 构建发展新格局时间:2023-12-15 近年来,兰州新区精准把握国家关于“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区”的布局定位,坚持农牧结合、农林融合、循环发展,通过产业联动、要素聚集、品牌塑造,创新发展“一高三新”(高效益、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)现代农业,推动新区设施农业面积达到万亩,构建起种养加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。 建设农业园区,夯实农业发展基础。兰州新区用“工业化理念”发展现代农业,按照“园区化布局、全方面配套、链条式发展、体系化构建”思路,以现代设施循环农业为方向,建成4个设施农业产业园和5个生态种养循环养殖园,引进培育了新希望、天兆、兰牧工商、新区农投集团、秦东农投、申联等一批国内农业龙头企业,确定生猪、设施花卉、食用菌为主导产业,兰州新区全域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。 加强政策扶持,完善支持政策配套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,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,企业、合作社等社会资本投资为主体,社会融资和金融信贷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。出台了《兰州新区生猪“保险+期货”试点实施方案》,通过绿色金融引领,创新保险、期货、银行联动,加大金融资源整合和资金补贴支持力度,进一步健全完善生猪产业发展风险防控体系。积极争取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和农机购置补贴范围,根据花卉产业蓬勃发展现状和需求,将花卉生产农业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,减轻企业负担,助力花卉产业快速发展。 强化科技支撑,提升农业发展水平。鼓励设施农业产业园、农业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农业新技术、新品种研发推广应用,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(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)进行月季新品种选育及开发技术合作,构建了月季新品种选育科技创新体系,引进月季杂交后代优株60余类,建成兰州新区设施蔬菜育苗基地,通过工厂化、设施化、标准化育苗技术,年均完成优质良种蔬菜苗木繁育1000万株。加强信息、技术和人才交流,与甘肃省农科院、甘肃农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,在科学研究、人才培育、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,为新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。 补齐产业短板,促进全链融合发展。完善冷链加工和市场体系,加快补齐产地预冷、冷链运输、净菜加工等关键环节,建成冷链物流基地2处,生鲜蔬菜冷链年存储能力达到10万吨。建立健全设施农产品产销衔接机制,拓宽市场销售渠道,新区农投集团在上海、广州等地设置了前置仓,花卉远销俄罗斯、日本、新加坡等地。秦东农投等企业开通了网上商城,通过抖音直播销售等多种形式推动销售多元化,发展订单农业、“互联网+”等新业态,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。加大品牌建设力度,强化“三品一标”认证,促进产品质量提升,培育了“农投宝宝”“贝恋”等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。 完善联结机制,实现共同富裕目标。立足产业兴旺和农民富裕,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创新利益联结机制。鼓励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合作机制,推行“企业+集体经济组织+产业基地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探索将财政项目资金、扶贫资金、土地经营权等折股量化分配给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,实行按股分红,引导龙头企业、合作社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、股权型利益共同体,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,形成企业、合作社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、分工合作的新格局,把农民利益紧密镶嵌在产业链中,推动实现互利共赢,2021年以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以入股方式投入产业发展达1.2亿元。 加强物流建设,提高服务保障能力。以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、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各园区农业产业园为重点,紧盯秦川园区新昌—榆川—胜利—华家井—小横路、西岔园区陈家井-漫湾村—团庄—岘子、中川园区华家井—廖家槽等鲜活农产品集中连片种植区,聚焦农产品产地“最先一公里”集货、储运需求,以水果、蔬菜等鲜活农产品为主开展对现有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提升建设。 编辑:韩文萍 |